健康的牙龈如同守护者,覆盖着整个牙根的表面。而当牙龈向根方退缩,致使牙根暴露出来,这便是牙龈退缩。
长期口腔卫生不良,造成菌斑、牙石堆积在牙龈缘,持续刺激牙龈,引发牙龈红肿、牙槽骨吸收,进而导致牙龈退缩。即使牙周炎经过治疗,炎症消退后,也可能出现牙龈退缩的情况。
牙刷过硬、刷牙力度过大以及拉锯式横刷法,这些错误的刷牙方式都会对牙龈造成伤害,导致牙龈退缩。
不良修复体边缘过深,会对牙龈产生压迫和刺激,久而久之,引发牙龈退缩。
牙齿位置异常,如错位、扭转,或者牙龈本身较薄、较窄,系带附着异常等,都容易造成牙龈退缩。
牙齿受到过大的咬合力、正畸力过大,或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向唇颊侧移动,而唇颊侧骨板过薄,常易发生牙龈退缩。
1.对于轻度、无症状的牙龈退缩,可以通过改变刷牙习惯、去除不良修复体、调整咬合等方式,来控制疾病的进展。
2.倘若伴随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等症状,应及时就诊,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。
3.如果牙龈退缩影响美观,且符合手术适应症,可进行牙周手术来改善。
1.保持良好口腔卫生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这是预防牙周炎发生的关键。
2.正确刷牙。刷牙既是清洁口腔的好帮手,也可能因机械性摩擦造成一定程度的牙齿磨损和牙龈损伤。对于牙龈较薄的人,建议使用竖转动法刷牙。
3.预防性手术治疗。若先天性牙龈较薄、较窄,患者又需要进行正畸、修复或者种植等口腔治疗,可以先行膜龈手术治疗,降低牙龈退缩的风险和程度。